搜索产品搜索文章

电力高频监测升级!鄂电高频电流传感器提升数据采集精度

行业新闻 360

在新能源并网、柔性直流输电、电力电子设备广泛应用的当下,电力系统中的高频暂态信号(如雷击过电流、开关操作暂态电流)日益复杂,传统电流传感器因响应速度慢、测量带宽窄,难以精准捕捉高频信号,导致高频监测数据失真,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与故障诊断埋下隐患。而鄂电高频电流传感器凭借先进的技术设计,以更宽的测量带宽、更快的响应速度与更高的测量精度,推动电力高频监测体系升级,为电力系统安全运维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宽频带设计,覆盖高频监测全场景,是鄂电高频电流传感器突破传统监测局限的核心。传统电流传感器的测量带宽多集中在 50Hz-1kHz,无法有效捕捉频率超过 10kHz 的高频暂态信号,而鄂电高频电流传感器通过优化铁芯材质与线圈绕制工艺,将测量带宽拓展至 0.1Hz-1MHz,可全面覆盖电力系统中从工频到高频暂态的各类电流信号。其采用的纳米晶合金铁芯,具有高磁导率、低损耗的特性,能快速响应高频电流变化,避免因铁芯磁滞导致的信号延迟;同时,传感器线圈采用多股漆包线密绕工艺,减少高频集肤效应带来的测量误差,确保在 1MHz 高频工况下,仍能保持稳定的信号输出。在某 ±800kV 柔性直流换流站的监测项目中,鄂电高频电流传感器成功捕捉到换流阀切换时产生的 200kHz 高频暂态电流信号,而传统传感器在此场景下仅能输出模糊的失真信号,充分验证了其宽频带监测能力。​

电力高频监测升级!鄂电高频电流传感器提升数据采集精度

电力高频监测升级!鄂电高频电流传感器提升数据采集精度

高速响应与高精度校准,实现数据采集 “零误差”,是鄂电传感器保障监测精度的关键。电力系统中的高频暂态信号持续时间短(通常仅几十微秒),若传感器响应速度不足,易错过关键信号峰值,导致数据采集偏差。鄂电高频电流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小于 1μs,可实时跟踪高频电流的瞬时变化,精准记录信号峰值、上升沿斜率等关键参数;同时,传感器内置高精度信号调理模块,通过数字化校准技术,将测量误差控制在 ±0.2% 以内,远优于国家 GB/T 20840.8-2017《互感器 第 8 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中 ±0.5% 的精度要求。为进一步确保精度稳定性,鄂电还为传感器配备了定期校准服务,通过专业校准设备模拟不同频率、不同幅值的标准电流信号,对传感器输出数据进行修正,避免因长期使用导致的精度漂移。在某风电场的并网监测中,鄂电高频电流传感器采集的高频谐波电流数据与标准仪器的比对误差仅为 0.12%,为风电场谐波治理提供了精准的量化依据。​

抗干扰能力强化,适应复杂电力环境,让鄂电传感器的高精度优势在实际应用中落地。电力系统中存在强电磁干扰(如高压设备产生的电磁场、电缆耦合干扰),易导致传感器输出信号夹杂噪声,影响数据精度。鄂电高频电流传感器从结构与电路两方面构建抗干扰防护:结构上,传感器外壳采用铝合金屏蔽材质,形成法拉第笼效应,阻隔外部电磁辐射干扰;电路上,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方式,抵消共模干扰,同时内置低通滤波电路,滤除高频噪声信号。在某变电站的高压柜监测场景中,周围存在 110kV 高压母线产生的强电磁场,鄂电高频电流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噪比仍保持在 60dB 以上,未出现明显噪声干扰,而同期测试的其他品牌传感器,数据信噪比仅为 45dB,需额外增加抗干扰设备才能满足使用要求。​

从柔性直流输电到新能源并网,从变电站运维到电力故障诊断,电力系统对高频监测数据的精度需求日益提升。鄂电高频电流传感器以宽频带、高精度、强抗干扰的技术优势,不仅填补了传统传感器在高频监测领域的空白,更推动电力高频监测从 “粗略感知” 向 “精准量化” 升级。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精准的高频监测数据可帮助运维人员提前识别设备隐患(如绝缘老化、局部放电),缩短故障排查时间,降低电力系统停运风险;同时,也为新能源并网控制、电力市场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构建更安全、高效、智能的现代电力系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展开更多
    网站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