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产品搜索文章

电缆局部放电实时在线监测与诊断解决方案

行业新闻 350

在电力系统中,电缆局部放电是绝缘老化的重要信号,若未及时发现,可能引发绝缘击穿、线路跳闸甚至火灾等严重事故。电缆局部放电实时在线监测与诊断解决方案,通过融合传感技术、数据分析与智能诊断算法,构建起全时段、高精度的电缆健康监测体系,为电力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该解决方案的核心在于 “实时监测 + 精准诊断” 的协同机制。监测系统由分布式传感器、数据传输单元和智能分析平台三部分组成。安装在电缆中间接头、终端头等易发生局部放电部位的高频电流传感器,能捕捉到放电产生的 10kHz-100MHz 高频电磁信号,采样频率达 100MS/s,确保不遗漏任何微弱放电脉冲。传感器采用无源设计,避免对电缆运行产生电磁干扰,同时具备 IP68 防护等级,可在 – 40℃至 85℃的恶劣环境中稳定工作。数据传输单元通过光纤或 5G 专网将原始信号实时上传至分析平台,传输延迟控制在 50ms 以内,满足实时监测的时效性要求。​

智能分析平台是诊断功能的核心载体,通过三层算法模型实现放电特征的精准识别。第一层采用小波变换算法对原始信号进行降噪处理,滤除电网中的谐波干扰与环境电磁噪声,提取纯净的放电脉冲波形;第二层通过脉冲序列分析法,统计放电的幅值、频次、相位分布等特征参数,建立放电图谱数据库;第三层引入深度学习模型,将实时监测数据与历史故障案例进行比对,自动判断放电类型(如电晕放电、沿面放电或内部放电)及严重程度,诊断准确率达 95% 以上。当系统检测到放电幅值超过 500pC 且频次持续上升时,会立即触发预警,通过短信、APP 推送等方式通知运维人员,同时在电子地图上标注故障点位置,精度误差不超过 3 米。​

电缆局部放电实时在线监测与诊断解决方案

电缆局部放电实时在线监测与诊断解决方案

在不同应用场景中,解决方案可灵活适配。对于城市地下电缆隧道,监测系统与隧道内的环境监测设备联动,当局部放电信号伴随温度骤升、湿度异常时,自动判定为高风险状态,启动隧道通风系统降低环境湿度,并调度巡检机器人前往现场复核。在风力发电场的电缆集电线路中,系统针对风电电缆的振动特性优化传感器安装方式,采用磁吸附式固定,避免因风机振动导致的信号失真,同时通过分析放电脉冲的相位分布特征,区分正常运行产生的干扰信号与真正的绝缘缺陷放电。在变电站的电缆沟内,系统通过多传感器阵列实现空间定位,当 3 个及以上传感器同时检测到放电信号时,利用时差定位法计算放电点坐标,定位误差可控制在 1 米范围内,大幅缩短故障排查时间。​

解决方案的优势还体现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能力上。系统会自动记录每次放电事件的特征参数,生成电缆绝缘老化趋势曲线,预测剩余寿命。例如,对于运行超过 15 年的交联聚乙烯电缆,平台通过分析近 3 年的放电数据,可提前 12 个月预测绝缘老化临界点,为运维部门制定更换计划提供数据支持。在电缆检修后,系统还能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比检修前后的放电参数变化,验证绝缘处理的有效性,避免因修复不彻底导致的二次故障。​

该解决方案已在多个电力工程中得到验证。某省级电网公司在 220kV 地下电缆线路应用后,局部放电故障检出率提升至 100%,故障处理时间从平均 8 小时缩短至 2 小时,年减少停电损失超 500 万元。在沿海地区的风电场,系统成功预警了 3 起电缆终端头的沿面放电故障,避免了风机群集电线路跳闸事故。​

电缆局部放电实时在线监测与诊断解决方案,打破了传统离线检测的时空限制,通过 “感知 – 分析 – 决策 – 执行” 的闭环管理,将电缆故障的被动抢修转变为主动预防,为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也为电力系统的数字化运维开辟了新路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展开更多
    网站XML地图